2023-08-21 10:44:17 来源:衡水新闻网
5月27日,这个细雨蒙蒙的早晨,适逢周六,带着还上初中的小儿子,给朋友家接新媳妇儿。十点半婚宴结束,天空中依然飘着雨丝,清凉温润的空气中有淡淡的花香,染着几分从婚礼上带来的喜悦。
【资料图】
这是我所喜欢的氛围,问儿子是去酒店东侧的汉王公园走一走,还是去村里的孙犁故居看一看,随后听从儿子的建议,决定去村里的孙犁故居。说走就走,也不管是否快要到晌午。
一路细雨斜飞、柳丝轻扬、麦草青青,像是在江南烟雨中穿行。一些村子从车窗外闪过,儿子兴奋地说,“这些村子都是咱安平的吗?我还以为只有咱们住的县城叫安平。”听到儿子说这些话,我心里很是愧疚,以后得多带儿子到乡村走走,让他多观察自然,而不是总催他写作业。
经过大子文镇,转过刻有“孙遥城村”的面南背北的大石头,向东穿过三四百米的“晚华街”,把车停在孙犁故居的大门口附近。著名作家莫言题写的“孙犁故居”几个字,悬于黑色木门的上方,土黄色的字在两侧红灯笼的映衬下,天真烂漫,朴实无华,与孙犁先生为文为人的风格极为相符。街上很是清静,正寻思着一会儿找人帮我和儿子留个影,只听“吱呀”一声,有一穿军绿色马甲的大哥从黑色的大门里走出来,手提照相机肩扛三脚架,一看就是专业摄影师,后面还有一位穿红色马甲的大姐,忙上前请人家帮忙,对话间方知,他们是衡水市老年摄影协会的,一行五人,专程为拍摄孙犁故居而来。
孙犁故居我来过多次,但都是听专业讲解员或是文联的领导讲述,这一次,偶遇摄影师们,相谈甚欢,我暂时充当了一下业余解说员,此时方知,我了解到的孙犁先生还是太少了。在北屋中堂的桌子上,有前来拜谒先生的人留下的白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儿子第一次来孙犁故居,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在东屋的耕堂内,儿子扶着孙犁先生写作时常坐的老藤椅,看着先生书桌上摊开的书本说:“妈妈,如果我读完了孙爷爷写的书,是不是写作文就会得满分?”“儿子,你会不会得满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会知道怎样更好地做人。再说,写文章不是为了得高分,而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哦……”看着儿子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想他应该是听进去了一些吧。
拍完了北面的主屋、东屋耕堂和西屋的孙犁生平,我又特意领着几位去了偏院的荷风诗社。大子文镇第一高级小学的高级教师马久爱是该诗社的诗词辅导员,热爱文学,工于诗词,经常带学生们在此举行文化活动,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播下文学的种子。
小雨时断时续,摄影师一边用衣服遮挡着镜头上方,一边拍摄,青砖、黛瓦、绿树、红花,老物件、旧时光、眼前景、书中人都纷纷纳入镜头。往回走时,意犹未尽,告别了守门人孙师傅,我们又在村西的孙犁文化广场上逗留片刻。孙犁先生洁白的塑像面向南方端坐在广场中央,左手边是荷花池,青荷滴露,水波轻漾,不由得让人想起先生的代表作《荷花淀》;右手边是芸夫大舞台,前些天在孙犁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日时,安平人民在此举办了文化活动以示纪念。舞台西侧是一些健身器材,是村民们平时休闲健身的场所。摄影协会的贾会长操控着无人机航拍,随口说,“村子不算大。”“是呀,小村虽小,却出大师,真正的大师。”我下意识说道。
正如从安平走出去的革命先辈张根生所说:孙犁是安平人民的优秀儿子,他的主要著作之一《风云初记》,写的就是安平县子文镇所发生的故事。他以文学为武器,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为人民的利益奋斗了终生。不愧为“当代文学大师”。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文学大师,生前却异常低调,虽然他的书法不错、名望也高,但轻易不给人题字,只有家乡人求到他头上,他才破例开了口子,先后为《安平中学》《安平县志》以及张根生的日记体回忆录《滹沱河风云》题字。游子思家,鸟恋旧巢,孙犁先生在《老家》一文中写道:“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这,正是他顾念家乡人的心灵写照吧。
正望着盘旋而下的无人机出神,几位摄影师喊我合影,并对我表示感谢:“遇见你真好。”“遇见你们更好!感谢你们这么用心地拍摄孙犁故居,宣传孙犁文化。”我由衷地赞叹道。
细雨飘落在孙犁故居,也飘落在我的心里,这是一场关于文学的雨啊,我不知道有几滴能够落入孩子的心田,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他知道家乡有这样一位文学大师,以犁为名,砚田深耕,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怀念。
入夜,灯下重读《孙犁文集》,这是一位文学前辈送给我的,再次翻读,感慨万千。虽然我一直没有放下写作,但也没有一心深耕,想想孙犁先生在战火纷飞以及后来种种的艰苦环境下,依然固守“耕堂”,笔耕“芸斋”,犁开荒田,甘于为文的“寂寞之道”,作为他的家乡人,做得实在不够。凡是读过孙犁先生文字、了解他为人的,无论什么身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先生的文品和人品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他的风骨,独树一格。
在众多名家评价孙犁先生的文字中,一位作家说:“真诚,是孙犁其人其文的精魂。”深以为然。
孙犁先生在总结自己几十年编辑生涯的文章中,不谈发现了多少好稿,不谈编辑了多少名刊,也不谈培养了多少名家,却把“没丢失过一篇稿件”作为一件最值得自豪的事情,“人在稿存”,这样的编辑态度和认真敬业的精神,就是一种真诚的体现。
作为孙犁先生的家乡人,有责任学习孙犁文化、宣传孙犁文化,把这一份真诚传递下去,守住文学的初心。
或许,在这个细雨飘飞的夏日,在偶遇摄影师们的孙犁故居,才是我真正的文学梦开始的地方。
作者:王晓红 编辑:李耀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