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资讯 > > 正文
2年开展活动13万场次,500万人次参与,上海长宁这项工作缘何频频破圈

2023-07-11 13:07:13     来源:上海长宁

摘要:“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的背后,是市民对于长宁文化品牌的高度认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初,长宁区全新推出了“凝聚之路”红色主题微旅行线路,市民游客可相聚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通过翔实的展陈资料和珍贵实物,了解长宁“凝聚力工程”30周年书写的时代答卷。而主题为“何以爱长宁”的城市微旅行,恰恰源自古北国际社区的人民建议,最初的“国际社区美好生活”3条微旅游线路,如今已发展为长宁10条微游路线,带领市民体验“家门口”的公共文旅服务。

上海市凝聚力工程博物馆

在7月10日举行的长宁区公共文化服务能级提升座谈会上,丝享荟、东方维京、大融城、金虹桥党群服务站等8家企事业单位获颁“艺空间”“阅空间”等长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标识牌,来自长宁各行各业的人士也分享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真知灼见。

公共文化配送是什么?是小区活动室里一台精彩的歌唱表演,是为老服务中心里让老人们喜笑颜开的手工课程,也可以是家门口影剧院、美术馆里的一出好戏、一场讲座。记者在此次会上获悉,2021年至今,长宁区已开展各级各类线上线下文化活动13万场次,参与人数达500万人次。“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的背后,是市民对于长宁文化品牌的高度认可。

上生·新所

近年来,长宁采取新建、改建和共建共享等多种模式,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和场景,形成了多个具有人文关怀、服务效能和社会影响力的公共空间,截至目前共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80余个。近两年,长宁区建成了王小慧艺术馆,推出仙霞·逸社阅空间、华漾社区美术馆、华政“馆下”咖啡馆阅空间、绿苑美术馆、上生·新所海军俱乐部、来福士广场钟楼等一批阅读、展览、演艺等新型文化空间,将空间与资源有效整合,让更多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便利。

长宁红色微旅游

长宁区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近年来也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融入了城区发展的全过程。

在调研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方面,近两年,长宁区先后征集到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实施情况的需求意见145条,并依据群众需求制定年度公共文化配送计划,针对性采纳超过 100 条合理化的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参与相关公共文化项目征集的社会主体已有近600家,今年上半年第一批“被点单”的社会主体达96家,涉及项目139个共260场次,已“点单”的项目金额累计达万元。

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在持续引入公共文化精品项目的同时,长宁区也着力提升配送网络的覆盖面,目前文化配送服务网络已覆盖区级文化场馆、10个街镇文化活动中心、185个居委会的342个居民区活动室、临空园区以及教育场馆等多类阵地。

今年初,黄金城道步行街获评第三批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而今,黄金城道街区已形成绿色生态、数字生活和艺术文创等“三元美景”,在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看来,文化融合、服务融合、价值融合的“融工作法”,是推动黄金城道从古北国际社区一条街区商业街转变为“家门口”好去处的基石。

黄金城道银杏节

盛弘表示,目前,古北国际社区有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十分关注,希望借助长宁区海派非遗文化的资源优势,在“家门口”进一步了解上海、了解中国。她建议,公共文化服务“点单配送”模式可在现有的在地居民小区基础上,向国际社区、楼宇、园区等更多元的载体迈进,进一步满足各类居民需求,同时增进中外交流沟通的契机。

据悉,长宁区已招募热心市民组建“艺汇长宁”巡查团,对文化项目配送进行现场巡查,对公益电影和文艺指导员进行抽查,借此契机不断擦亮长宁“舞蹈”“音乐”“阅读”和“演艺”文化品牌,联合学校、社区、商圈、楼宇打造美育新空间,建立品牌化运作思路。下一步,长宁区还将培育高质量的公共文化配送服务队伍,持续推动服务内容和手段破圈出新,切实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标签:

上一篇:我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区域性洪水、干旱、高温热浪并存 紧盯江河湖库 力保安全度汛
下一篇:我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区域性洪水、干旱、高温热浪并存 紧盯江河湖库 力保安全度汛
相关内容

美容

护肤

prev next